除了經常運動的人會因打球時彈跳動作落地不慎腳踝扭傷之外,一般人生活中上下樓梯或是走路 (尤其是穿著高跟鞋的女性)也會因為踩踏不慎造成腳踝扭傷(俗稱的翻腳刀,年輕人又叫翻船)。

發生這種狀況時,常見的錯誤處置就是自以為腳踝脫臼,又跑去給國術館處理,試圖「喬」回來!結果只會越喬越腫!

事實上,腳踝扭傷時通常是傷在外側,腳踝外觀上看起來會腫脹甚而有瘀青的現象。這是因為腳踝外側的三條韌帶 – 前距腓骨韌帶、跟腓骨韌帶、後距腓骨韌帶已經有了撕裂傷,甚至斷裂,內部開始出血造成血腫。通常是前距腓骨韌帶、跟腓骨韌帶這兩條韌帶的傷勢會較為嚴重。

因為原本負責固定關節的韌帶撕裂傷,關節會有鬆動的感覺,才會容易誤以為是脫臼。

鄭本岡表示其實只要依照外科傷害處理的PRICE原則處理,就能確保日後不致有其他後遺症。

”P”rotection-保護腳踝,受傷當場立即停止動作,並保護腳踝不再受傷害;

”R”est-休息,讓受傷的腳踝休息;

”I”ce-冰敷,以冰敷來幫助腫脹部位消腫;

”C”ompression-壓迫,適度的包紮來避免腳踝繼續腫脹,也能提供腳踝穩定保護的作用;

”E”levation-抬高,把腳踝抬高至比心臟高的高度,可減少血液流向腳踝,避免持續腫脹。

當然,若是嚴重扭傷,建議還是鄭本岡要到骨科確認是否有骨折,排除骨折之後。可以依照韌帶撕裂傷嚴重程度,用活動式石膏、彈性繃帶或是現在很流行的肌貼固定腳踝(圖三)。

重點中的重點就是—「不要再用傷腳走路」,一定要聽醫師囑咐用拐杖走路!因為受傷的韌帶會長出結締組織,自我修復。這個過程大概是三到四週。即使你去推拿,敷中藥,而且在這段期間還是用傷腳去走路,你也是一個月後慢慢恢復,能夠走路,甚而跑步。

但若持續用傷腳走路,韌帶在經常一閉一合的情況下重新生長,長出來的韌帶會是鬆弛的,穩定關節的力量不足,日後就很容易再次扭傷。

有習慣性腳踝扭傷的人去回想受傷的過程,通常第一次是最痛的,但因為復原的過程還是用傷腳走路,韌帶變鬆了,很容易又再次扭傷,但再次扭傷就似乎像第一次那麼痛了,到第三次扭到,韌帶已經變得很鬆沒有支撐功能,扭到時也不是那麼痛了。

但是到了這個地步的時候,腳踝的運動表現已經大不如前,跑步時會很容易再次扭傷,走在不平的沙地、石子路時也會不自覺的擔心腳扭傷,而變得小心翼翼。若是運動員到了這種地步,運動表現一定是大不如前!

若想要恢復原先的運動表現,只能做韌帶重建手術!通常是切一段腓長肌來做韌帶重建,或是以Shrink收縮手術來縮短韌帶。

總之,這種幾乎人人都有機會遇到的腳踝扭傷運動傷害,除了依照PRICE原則處理之外,最重要就是不要去推拿!一定要用拐杖走路!才能讓韌帶自然順利重新生長出原本長度的韌帶,再經過復健後一定會恢復原來的功能!

文/鄭本岡醫師

文章來自

彈跳翻船、踩高跟鞋拐到,別急著找國術館「喬」!骨科醫師提供緊急處理5字訣

(優活健康網新聞部/綜合報導)過去曾接受心臟手術的病患,面臨心臟再次手術的需求增加。70歲的黃伯伯50多歲時因主動脈瓣嚴重狹窄,曾接受主動脈瓣置換手術。但前陣子又開始胸悶、易喘,原以為只是上年紀,但情況加重,走幾步路就要休息一陣子。就醫評估,之前置換的瓣膜退化嚴重,必須再次執行開心手術。手術成功、恢復良好,7天後順利出院,目前定期回診。

主動脈狹窄原因 最常見瓣膜退化引起鈣化

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說明,正常的主動脈瓣有三片瓣尖,會在心臟收縮時開啟,讓血液通過,在心臟放鬆時閉合,避免血液回流。但當瓣膜退化而導致肥厚、鈣化,進而影響血液流動造成「主動脈瓣狹窄」,是瓣膜置換的手術適應症。

主動脈瓣狹窄是最常見的瓣膜異常之一,65歲以上族群發生率約2至9%,原因除了先天性二瓣畸形引發早期狹窄外,最常見瓣膜退化引起鈣化較多。若不治療,心臟必須更用力收縮,才能將相同流量的血液輸送至全身,長久嚴重可能導致心臟衰竭。

人工瓣膜10年後 約15%機率出現退化並俱增

徐展陽醫師表示,易喘、胸悶、胸痛等情形是主動脈瓣發生異常時的常見症狀,當醫師確診需手術置換時,患者會有「金屬機械瓣膜」與「生物組織瓣膜」2種選擇。

「金屬機械瓣膜」的優點是金屬製成,不易損壞,但缺點則是終身服用抗凝血劑;「生物組織瓣膜」則是利用牛、豬等動物組織製成瓣膜,這類瓣膜無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,但據文獻統計,瓣膜通常在10年後約15%機率出現退化,之後機率則與日俱增,而有重新置換的可能。因此,患者經常陷入治療抉擇的兩難。

瓣膜術後保養 從3方面著手

目前常見的置換瓣膜術式有「開心」手術、「微創」手術及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」3種,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適用後2者。患者在醫師評估身體情形、討論利弊分析後,才會決定瓣膜種類及術式選擇。徐展陽醫師表示,過去民眾認為心臟再手術非常危險,但現在醫療進步,只要做好縝密評估,患者就能安全地再次接受手術。

第一次手術時,心臟相當乾淨且界線清晰,所以醫師執行術式大多無礙;但之後進行第二、甚至第三次手術時,心臟大血管已與周圍構造產生沾黏,大幅增加手術難度,通常需採取開心術式,復原時間也因年紀增長而也拉長。徐展陽醫師提醒,置換生物瓣膜退化的因素非常多,但術後心血管的保養,可延長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。民眾可從3方面著手:

1) 三高控制/

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,必須均衡飲食、少油、少炸,並定期回診檢查。

2) 遵從服藥/

心血管藥物不可自行停藥、減量,務必跟隨醫師處方,遵從服藥,以免病情無法控制,反致惡化,產生併發症。

3) 生活型態改善/

生活壓力大、作息不正常、少運動同樣列為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,患者要從生活作息調整,戒除不良習慣,確實保養,才能保持健康。

徐展陽醫師表示,醫療科技日益進步,一旦病患因症狀而必須面臨再手術時,無需過度擔心,只要審慎配合醫師,醫療團隊可將風險有效降低,安全地讓病患重新擁有健康的心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成恩儀 的頭像
    成恩儀

    成恩儀的生活好康介紹

    成恩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